网站首页 / 育儿问答 / 正文
如何回应婴儿的控制感?
2022-11-12 16:42:34 浏览次这次讲的东西可能有点难以理解了。但是这次的知识要做起来却很容易,也就说知其然容易,知其所以然难,若是家长知道所以然,那边可以放心的选择是照做还是不照做,若不知道那可以选择随大流,选择我们所建议的方法,只不过,不知道原因的行为没有什么动力罢了。
根据客体关系理论,婴儿最初具有全能控制感,认为母亲和世界与自己浑然一体,如果母亲足够好,婴儿的全能控制感便得到满足,并通过母亲的及时反应而建立起基本的存在感。然而,母亲的照料常常不够及时,婴儿就把“不及时来哺乳”的乳房视为坏的,并把自己内心的焦虑通过击打、撕咬等攻击性行为投射给坏乳房。这时候,一个足够好的母亲会用爱包容婴儿的焦虑,并将其化解,至少可以化解一部分。
如果母亲没有包容,甚至反而攻击婴儿,婴儿就会感觉好像被撕裂成碎片,存在感支离破碎,面临着更大的焦虑。为了应对这种痛苦,婴儿会形成“假自我”——所谓“假自我”,就是婴儿在应对妈妈投射过来的痛苦时形成的东西。本来,理想的情形是,婴儿有了一种感觉,得到了妈妈的包容之后,围绕着感觉可以形成真自我。
但在糟糕的情形下,婴儿的本有感觉要埋藏起来,还要花费巨大的努力去面对妈妈投射过来的痛苦,围绕着妈妈的感受建立起一个假自我。简而言之,真自我是以婴儿自己为中心的,而假自我是以妈妈为中心的。
全能控制感得到足够的满足,是婴儿今后将自己与别人区分开来的基础。假如得不到满足,那么一个人长大后可能会在恋爱和社会关系中寻求满足,要求恋人或其他人满足自己的全能控制感,表现为永远是自己说了算。这对别人来说是噩梦,大家都敬而远之,那时这个人就要重新面对自己破碎的存在感。
妈妈的脸是与婴儿互动的。婴儿通过母亲的脸和其他肢体语言来认识自己,这被称为“镜映(mirror)”,就像我们通过照镜子认识自己的相貌一样。如果婴儿看到母亲温柔关切的笑容,婴儿对自我的印象也是温柔美好的,认为自己值得爱和尊重。最可怕的是,母亲对婴儿的需求冷漠不应,此时婴儿无法内化自我。
说实话,小编第一次看关于这个言论的时候,我自己也不太理解,但是顺着他的道理思考下来也没什么漏洞,然后就是再读,再读,终于理解了一些,觉得还有用处,就发出来给大家看看,其实以上内容自己的理解很少,都是理论的东西,所以大家拿来主义思想,辩证吸收吧。
- 上一篇:怎样纠正孩子的偷摸行为?
- 下一篇:早教问题:宝宝不爱看书怎么办?
- 10℃儿童久咳不愈,需要提防哪些病?
- 28℃家庭教育中的“逆向关怀”
- 22℃看看外国父母是如何对待孩子任性的
- 79℃小蜜蜂采蜜的故事
- 44℃教育宝宝,一定要抓紧这7年
- 43℃教育小孩子要懂得什么是注意
- 46℃只要你肯用心 宝宝会更优秀
- 49℃父母在家庭教育中需要尽到什么职责?
- 9℃儿童故事《花田里的奶糖》
- 30℃儿童故事《抹香鲸战大章鱼》
- 42℃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控力?
- 55℃小儿拉肚子吃什么食物?
- 75℃一定要告诉孩子的事情
- 65℃怎么教育孩子让他学会自我管理?
- 54℃宝宝:不答应我就打你
- 62℃如何教宝宝如厕?
- 77℃孩子不想上学怎么办?
- 66℃宝宝肥胖要不得
- 38℃如何对付不同年龄阶段的熊孩子?
- 21℃孕妇吃什么菜最有营养? 吃什么菜能补充孕妇营养?
- 39℃儿童过马路默念安全三字诀
- 25℃莫要溺爱孩子 培养合群孩子
- 63℃孩子想要的到底是什么?
- 57℃父母应该善于利用孩子兴趣则事半功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