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 / 育儿问答 / 正文
怎样纠正孩子的偷摸行为?
2022-11-12 16:27:54 浏览次人之初,本无性,孩子小的时候是空白一张纸,做事什么也不知道,好事也做,坏事也做,各有一半。通常我们会把好事忽略,而坏事就痛斥不已,其实我们教训是应该的,但是不要有孩子真不争气的想法。原则要坚持,但是纠正的方法也要讲究。
两三岁的宝宝已经完全能够分清我的和你的、别人的东西和自己的东西了。从这个时候开始,就要教育宝宝,动用别人的东西时,要经过允许才可以。私拿别人的东西是很坏、很坏的行为。即使在家庭生活中,也要对宝宝提出这样的要求,家庭成员之间使用东西也要经过允许才行。
要采取坚决果断的措施,杜绝宝宝私拿别人东西的行为。一经发现自己的宝宝私拿了别人的东西,不管是大、是小、是多、是少,是否贵重都要督促宝宝去归还人家。要对宝宝讲明私拿别人的东西的危害。必要时,父母要亲自带宝宝去归还物品,并同时向人家赔礼道歉。切不要怕脸面不好看,而敷衍塞责过去。更不能搞什么“下不为例”。因为这时宝宝完全在看父母的态度,如果父母不坚决,甚至原谅、纵容,就会使宝宝的不良行为一发而不可收。有一次就有两次、三次……这一点做父母的千万不能心软。岂不知,此时父母的宽容就等于把自己的宝宝往泥潭里推!
增强欲求克制力:旧时期的成人把“穷死不乞讨、饿死不求人”视为美德,而现代青少年对欲望的克制力则差远了。他们很少有“富贵不能淫,贫贱不能移”的体验了。相反,满足愈多,欲求愈强烈。从治本上讲,家长要让孩子从小学会抗拒欲惑的能力,学会忍耐、克制。这一条比泛泛的道德说教更有力。
培养对损人行为的憎恶感:现代的生活方式、独生子女的环境,强化了少年儿童本来就具有的“自我中心”意识。为防止孩子“偷窃”坏习惯,应及早培养他们对损人利己行为的厌恶、憎恨感情。与孩子一起看戏剧、电影电视、观察社会现象时,要引发他们对坏行为的仇恶感情,体验受害人的痛苦。感情是行为的基础,良好的体验愈深刻,对自身不规范行为就愈具有自责力、控制力。
最后还是要提到关于教育方法的问题,首先要扭转一个错误认识,我们说因为孩子小,所以犯错误很正常,但是不等于说我们可以不闻不问,早早纠正比什么都好。另外家长要做好榜样,在平时的生活中爱护公物啊,克己奉公等等。家长的言行一致,作为孩子也能从这良好的环境中耳濡目染了。
- 上一篇:宝宝无理取闹怎么办?
- 下一篇:如何回应婴儿的控制感?
- 73℃爸爸妈妈要避免的三个育儿误区
- 36℃三个好礼物让孩子受益终生
- 10℃孩子为什么不听话?
- 78℃四个月的宝宝一天睡几个小时正常? 宝宝睡得少怎么办?
- 14℃儿童故事《我与河马》
- 14℃儿童故事《要饭狼》
- 73℃儿童故事《住在树上的猫》
- 78℃儿童故事《小老鼠的珍珠》
- 42℃儿童故事《小老鼠和月亮》
- 10℃儿童故事《想看大海的小鸽子》
- 20℃儿童故事《白毯子小狗》
- 42℃孩子有网瘾 爸爸妈妈应该怎么做?
- 39℃新生儿能睡小米枕头吗? 新生儿睡觉枕头的危害有哪些?
- 28℃发烧物理降温的方法有哪些?
- 8℃握着孩子的小手 尝试自然的生活方式
- 27℃儿童故事《卖梦店》
- 48℃儿童故事《飞上树的乌龟》
- 33℃给宝宝剪指甲,要注意这些细节
- 37℃ 上幼儿园前的准备:宝宝上幼儿园 再不准备就迟了
- 5℃儿童故事《寻找雪姑娘》
- 76℃引起儿童肺炎最常见的病毒
- 34℃家庭教育中父母起到重要作用
- 29℃春季水痘高发 孩子如何远离水痘?
- 23℃情绪化教育对孩子也是伤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