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 / 育儿护理 / 正文
儿童手足口病的防治方法
2022-04-11 11:27:45 浏览次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以手、足、口腔等部位发生丘疱疹为主要特征的儿童传染病。患儿咽喉、唾液中的病毒以飞沫形式传播,疱疹液及粪便中的病毒经手感染及排泄物污染水源传播,潜伏期2—7天,多发于夏秋季节,3—6岁发病率较高,病程为7天左右,年长儿及成人感染后多无症状,可自愈;极少数感染者可引起心肌炎、脑炎等并发症。
初期一般表现为发热1—3天,可有喷嚏、咳嗽等感冒样症状及恶心、呕吐、腹泻等胃肠道症状;口腔及咽部多有米粒大小的疱疹,周围绕有红晕,1—2天后因疱疹溃破形成溃疡可出现口痛、咽痛、拒食、厌食等;皮疹多与口腔黏膜疱疹同时出现,先为玫瑰色红斑、斑丘疹,可变成疱疹;大多数患儿在发病期内斑丘疹多于疱疹,疱疹一般不溃破,多在2—4天后吸收;皮疹有离心性分布的特征,主要发生在手掌、足跖部,有的患儿在臀、膝、踝、肘、腕等部位也可见到。
本病的治疗主要采用对症支持疗法,辅以抗病毒药物、解热剂,中医药治疗有较好疗效。中医以利湿清热、解毒透疹为主要治法。前期邪侵肺胃,宜用银翘六一散;典型症状期毒在气分,宜用甘露消毒丹;口腔溃疡期毒热伤阴,宜用竹叶石膏汤、锡类散;恢复期肺胃阴伤,宜用益胃汤。
及时发现和隔离患者是控制流行的主要措施,患儿应及时就医,并适当隔离,一般隔离2周。对患儿口腔排出物及粪便、玩具、食具、便器应严格消毒,以防止传播。未病儿童应避免与患儿接触,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。密切接触者可用大青叶、板蓝根等口服以预防。
- 上一篇:孩子发烧,妈妈别慌张
- 下一篇:儿童感冒不宜服用板蓝根
- 28℃维生素d2检查结果科学吗? 检查结果有什么指导意义
- 43℃几种简捷而行之有效的观察法
- 70℃儿童故事《小蜗牛看海》
- 22℃父母的8件错事会让宝宝“变笨”
- 51℃宝宝不爱喝水怎么办?
- 71℃教育小孩子家长请不要正话反说!
- 55℃新生儿睡觉打呼噜,父母千万要注意!
- 31℃孩子不合群家长有责任
- 47℃探究孩子反常行为下的小心思
- 14℃爸爸妈妈溺爱孩子的4种典型方式
- 38℃婴儿如何添加辅食?
- 48℃新生儿护理,多注意这几点,宝宝健康少生病
- 60℃怀孕后有的家务真的不能做
- 68℃免疫胶囊儿童能吃吗? 了解免疫胶囊对儿童的影响?
- 42℃宝宝需要良好的音乐环境
- 75℃孩子拖拉磨蹭、上课走神,怎样提升注意力
- 35℃正畸患者如何刷牙?
- 21℃儿童故事《野山梨妈妈》
- 65℃家庭教育孩子的特殊方法
- 41℃让孩子主动参与家务劳动so easy
- 31℃小孩发育过早怎么办?宝宝发育过早可以这样调整
- 28℃二孩之间矛盾大 应不应该分开养
- 16℃家长如何应对孩子早恋?
- 46℃跟宝宝一起玩才是最好的家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