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 / 育儿百科 / 正文
孩子的行为由环境决定
2022-11-07 17:11:04 浏览次孩子天性是善良的,但由于受到环境作用的影响,很可能会成为坏孩子。这就是社会学习理论的观点。特别是在家庭关系不够融洽,父母时常吵架,大打出手等家庭里,孩子更容易习得一些暴力行为。这些都是想宝宝不学坏的父母需要注意的,孩子的未来掌握在家长手中。
心理学家班杜拉的一组实验揭示了其中的秘密:
实验1:实验对象是72名3~5岁的孩子,每次将一名孩子带入实验室。实验室内有一个成人,还有玩具娃娃和一些修理工具。一部分孩子看到的情景是成人拿起玩具娃娃,拳打脚踢,同时还喊着:“打你的鼻子!”“打倒你!”另一部分孩子则看到成人只是安静地收拾修理工具,没有攻击玩具娃娃。
实验2:把4~6岁的孩子分成两组看电影,电影中有一个成年男子演示四种不同的攻击性行为,但在影片快结束时,一组孩子看到的是这个成人榜样受到另一个成人的奖励,那个人说:“你是一个强壮的冠军。”
而另一组孩子看到的是这个成人榜样受到惩罚,另一个成人说:“喂,住手!我以后再看到你这样欺负弱者就给你一巴掌!”接下来,就让孩子进入一间游戏室,里面放有与影片中相同的道具。结果发现,看到榜样受奖励的那一组孩子,比看到榜样受惩罚的另一组孩子,表现出更多的攻击性行为。
实验3:在两组孩子看完电影回到游戏室时,以提供糖果作为奖励,要求孩子尽可能地回想起榜样的行为,并付诸行动。结果,这两组孩子在模仿攻击性行为方面没有任何差异,都能同样精确地显示出榜样的四种攻击性行为的顺序。这说明,榜样行为所得到的不同结果,只是影响到孩子模仿的表现,而对学习几乎没有什么影响。在榜样受到惩罚的条件下,孩子也习得了这种行为反应,只不过没有同样地表现出来罢了。
实验说明了:孩子可以通过模仿榜样变得具有攻击性,并且不管榜样的攻击性行为受到的是奖励还是惩罚,孩子都能从榜样那里学会攻击性行为。
孩子的行为习惯是在家庭和社会中习得的,但家庭的比例更大些。平时父母要想孩子乖乖的,就要避免让孩子过早接触暴力。一旦接触到暴力、攻击等阴暗面,就会迅速“染色”“变质”?难怪有“学坏三日”的说法。可是聪明的父母也可以通过实验的启示,反其道而行之,让孩子得以健康成长。
- 上一篇:培养孩子的高情商
- 下一篇:尊重孩子更有利其成长
- 66℃如果老师叫家长了!回家你怎么对待孩子?
- 68℃怎么纠正小孩子爱哭的毛病?
- 49℃孩子近视的原因有哪些?
- 12℃为什么要给孩子进行早期教育?
- 41℃有助于胎儿的八大胎教模式
- 46℃批评孩子要抓住要点
- 62℃父母可以故意犯一些早教小错误
- 44℃让电子产品远离我们的孩子
- 31℃千万要制止老人的坑娃育儿方法
- 32℃宝宝乖乖喝水能防7种常见病
- 25℃8种果蔬最适合孕妇吃
- 53℃家长容易犯的6大过错
- 11℃批评孩子要抓住要点
- 32℃宝宝掉头发是怎么回事?
- 43℃让宝宝少得感冒的5绝招
- 72℃儿童十种外伤急救法 有瘀血用凉水或冰块冷敷消肿
- 18℃儿童早发育如何治疗?面对儿童早发育要用对方法
- 5℃儿童冬季如何进补?
- 77℃儿童故事《小熊洛卡》
- 38℃孕期进补 别犯这些错
- 69℃孩子太自私,你是否正确教育他了
- 38℃宝宝缺锌怎么办?
- 34℃儿童房间的绿色布置
- 6℃单亲家庭中的教育误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