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 / 宝宝教育 / 正文
别把“名校父母”当成“育儿捷径
2022-10-12 09:44:31 浏览次清华父母如何培养孩子上清华、北大妈妈教你这样教育下一代、斯坦福妈妈强烈推荐这几本课外读物、哈佛爸爸总结的十大育儿心得……近年来,一些顶着名校头衔的自媒体靠着晒育儿观、育儿方法和育儿好物走红网络。目前,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持续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,尤其注重净化线上培训生态,已取得阶段性成效。
“名校父母”教“鸡娃”,其实在互联网普及之前就早已有之,在不少书店、书摊上,也有不少标榜“名校父母”育儿心得的书籍,成了一些家长争相膜拜的“育儿宝典”。“名校父母”的身份,对望子成龙、望女成凤的家长来说,很有吸引力。随着互联网的普及,不少家长获取育儿知识的途径更多来自互联网,导致各种“名校父母”在网络上满天飞。
然而一些“名校父母”真假难辨。有些“名校父母”不过是一些自媒体引流、卖书、带货的噱头,有的则打着“名校父母”的幌子制造和贩卖教育焦虑,或是兜售错误的“育儿理念”,比如鼓吹超前学习、拔苗助长,甚至“棍棒教育”。
这样的“名校父母”教没教出来名校子女难以确定,但他们可能误导更多的家长,让一些家长陷入他们有意或无意营造的教育焦虑中难以自拔,甚至让一些家长成了错误育儿理念的拥趸,从而误人子弟,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。
对此,有全国政协委员提交了《关于严防“名校父母”输出“鸡娃”理念抵消“双减”工作成效的提案》,对此,教育部表示,委员所提建议具有参考意义。教育部组织专门力量,抽取线上培训机构和重点网站平台,就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及“双减”政策要求情况,持续不间断开展线上巡查监管,已依法依规处置1200多条违规问题,并指导各地打击以“名校父母”为旗号制造教育焦虑的行为。
要剥掉“名校父母”身上光鲜靓丽的“伪装”,净化教育生态,家长不仅要增强防范意识,还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,不要被本为“歪嘴和尚”的“名校父母”忽悠,就算是真的“名校父母”具有一定教育价值的育儿经,也仅供参考,家长不能简单复制,不能犯了“教条主义”的错误,不能把“名校父母”当成“育儿捷径”。
来源:中国妇女报
- 上一篇:帮你解决孩子性教育方面的7大问题
- 下一篇: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?
- 44℃你家宝宝是难养型还是易养型?其实早在娘胎里就能看出来
- 31℃避免给孩子撒谎的机会
- 6℃恶作剧的宝宝潜能发展不容小觑
- 78℃去除妊娠纹有妙招 供孕妈参考
- 21℃青少年时期的理解教育
- 74℃过度保护对孩子成长不好
- 13℃儿童故事《猫先生掉了尾巴》
- 23℃儿童故事《喜欢捉迷藏的托米熊》
- 37℃组织孩子复习功课
- 59℃孩子睡觉磨牙怎么回事?先了解这5种原因,不要乱用药
- 79℃情绪化教育对孩子也是伤害
- 19℃宝宝多大可以分床睡?
- 34℃教育攀比孩子的方法
- 15℃7个月宝宝教育
- 23℃女孩子一定要学会自我保护
- 13℃让孩子爱上看书的小妙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