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 / 宝宝教育 / 正文
父母的暗示教育法
2022-11-09 17:31:39 浏览次宝宝总是喜欢兴奋过度。不知道把持。有的时候是好事,有的时候是坏事。这个时候家长有的会严厉的阻止,有的会选择放纵下去。不管是好还是坏。兴奋过度都不是什么好事情。应当予以阻止,但是方法也要讲究。严厉的批评可能不太好。暗示是个不错的选择。
眼神暗示
眼神是一种无声的语言,比语言能更细腻更清晰地表达感情。眼神暗示就是用眼睛把要说的话,所要表示的态度暗示出来。吃过晚饭,爸爸给东东讲故事。讲着讲着,东东的双手搞起了小动作。爸爸没有停下来,不过他用眼睛紧盯着儿子的小手。不一会儿,东东“醒”了过来,双手安静了。
言语暗示
既然是“暗示”,就是不用言语直接表态。当要表扬或批评时,而采取一种迂回的方法,用讲故事、打比喻、作比较等把自己的观点巧妙的“点”出来,让孩子心领神会,在一种柔和的气氛中接受教育。浩浩早上起床后从不叠被,妈妈提醒过几次,但效果不理想。一次,妈妈告诉浩浩,今天遇到楼下亮亮的妈妈说亮亮真乖,每天总是自己把床被打理得整整齐齐。浩浩听后表面上不以为然,但渐渐地自己动手学会了叠被。
表情暗示
人的表情能传达多种信息,比如肯定、同意、可以、不能、不该等等。孩子做了好事,你对他赞许地点一点头。孩子经过努力,解开了一道题,你对他会心地笑笑,都是一种最好的激励。家里来了客人,平平有了小伙伴高兴得忘乎所以,发起了“人来疯”。他一会狂笑,一会尖叫,连爸爸的眼神也视而不见。于是爸爸猛地皱起了眉头。这下,平平总算看到了,声音也降低了不少。
动作暗示
动作的暗示属于一种条件反射,用身体的语言或者动作行为来讲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,同时传递给孩子,让孩子明白自己的意思。家长想要让孩子做怎样的动作或者行为,都可以通过肢体语言的示范来进行,比如,让孩子坐直,或者睡觉,家长都可以挺挺胸,或者将被子铺开看着孩子,孩子会明白你的意思的。
- 上一篇:单亲家庭中的教育误区
- 下一篇:坦然的为宝宝进行性教育
- 38℃智力低下有哪些病因 小孩智力低下的表现
- 9℃小儿腹泻的护理问题有哪些?
- 63℃孩子与生俱来的天赋
- 46℃孕晚期必须“左侧睡”?盲目坚持反而会影响胎儿健康,孕妈要知道
- 29℃小儿肺炎的治疗方法与用药
- 19℃家长万万不可对孩子说的话
- 32℃儿童故事《圆脸先生家的菜园》
- 46℃孩子发烧,妈妈别慌张
- 6℃怎么在游览中对孩子进行美育?
- 26℃宝宝发烧39度怎么办?
- 51℃儿童故事《长鼻子,短鼻子》
- 17℃你都在混,如何让孩子学会拼?
- 50℃宝宝黄疸让其自然消退吗?
- 18℃让孩子懂得明天的成功是今天奋斗的结果
- 80℃学龄前的孩子要学会这些?
- 54℃一口虾(可作宝宝辅食鲜虾一口酥)